近日,芙蓉区42岁的张先生因发热、咳嗽4天病情不见好转,来到长沙市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向医生自述:开始以为是普通感冒,服药后不见好转,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被诊断为肺炎支原体感染,服用阿奇霉素仍不见好转,于是来到长沙市第一医院就诊。经检测病原体核酸,最终被诊断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长沙市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汤渝玲教授表示,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传染性是流感的2.5倍,但大多数感染患者能完全康复,在冬春高发季要做好预防。
1 5岁以下儿童及老年人是感染的高危人群
汤渝玲介绍,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1956年从黑猩猩呼吸道分离出来的,因其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导致相邻细胞融合,细胞病变形成类似合胞体的结构,因此被称为呼吸道合胞病毒。
根据病毒种的不同,分为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1957年从婴儿呼吸标本中分离)、牛呼吸道合胞病毒和鼠呼吸道合胞病毒。
直接接触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但飞沫和气溶胶也可引起该病毒的传播。在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呼吸道合胞病毒主要通过鼻咽黏膜或眼黏膜,接触含病毒的分泌物、污染物造成传播。
该病毒主要引起6个月以下婴儿患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以及较大儿童和成人的鼻炎、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造成婴幼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因素,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尤其对早产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原发性免疫缺陷的婴幼儿造成的疾病更重。
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流行,主要集中于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即冬季和早春季节。潜伏期为4~5天,可持续1~5周内释放病毒。
高危人群是5岁以下的儿童以及老年人,其中2岁以下儿童感染风险最高,疾病负担最重。
2 大多数感染者能完全康复,不遗留后遗症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的症状,一共分三步。第一步,病毒从鼻腔进入体内,主要表现为流鼻涕;第二步,病毒继续向下侵袭,刺激咽喉部,患者在1~3天开始咳嗽,同时免疫系统反应过来,人体开始发热,目的是减少病毒复制;第三步,病毒很快向下侵袭,损伤细支气管、肺泡,导致呼吸急促、喘息。所以,典型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导致的毛细支气管炎,表现为咳嗽、喘憋、流涕、鼻塞以及发热。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可以表现为症状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或中耳炎,也可以表现为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与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环境暴露因素,以及既往的呼吸道感染史有关。
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早期症状大部分局限于上呼吸道,临床表现为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鼻塞、流涕、咳嗽和声音嘶哑等。查体鼻黏膜、咽部、球结膜、耳鼓膜等处,可见充血、水肿等现象,往往伴发热。
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炎或肺炎,支气管炎病初通常存在2~4天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鼻塞和流涕,之后很快出现下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喘息,部分患者进一步加重出现呼吸急促、呼吸费力等,但不形成病毒血症。
汤渝玲表示,大多数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患者能完全康复,不遗留后遗症。
3 诊断呼吸道合胞病毒,有4种感染检测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流感病毒的基本传染数为1.1~2.0,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平均基本传染数为4.5,其传染性是流感的2.5倍,传染性极强。这是为什么呢?汤渝玲对此进行了分析。
流行病学上,基本传染数(简称R0)指在没有外力介入、所有人都没有免疫力的情况下,一个感染到某种传染病的人,会把疾病传染给其他多少个人的平均数。
若基本传染数<1,传染病将会逐渐消失。
若基本传染数>1,传染病会以指数方式散布,成为流行病。但一般不会永远持续,因为可能被感染的人口会慢慢减少。部分人口可能死于该传染病,另一部分则可能病愈后产生免疫力。
若基本传染数=1,传染病会变成人口中的地方性流行病。
可见,基本传染数的数字愈大,代表流行病的控制愈难。基本传染数数值越高,传染性越强。
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基本传染数如此之高,有如下原因:呼吸道合胞病毒有A、B两个亚型,每个亚型根据基因型又分为不同的病毒株;每年两个亚型大多同时流行,并且每年的优势病毒株,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会不停轮换,病毒毒力强,传播方式广;其所针对的患者免疫力低下,易于感染。
临床上,可通过4种感染检测方法进一步明确诊断: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病毒分离和抗体检测。
4 洗手及做好接触防护,是预防传播的重要措施
如果患者体温超过39℃,或者体温没这么高,但是感觉不舒服,可以使用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咳嗽、喘息的对症处理,可以遵医嘱或在医生指导下,给患者做雾化治疗,以缓解不适感。如果经过上述治疗,患者有逐渐好转的趋势,就不必太着急。大部分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会在1~2周内痊愈。
急性期需动态观察及评估病情变化。当血氧饱和度持续<90%~92%时,应给予氧疗;重症患者,选择无创持续性正压通气(CPAP)或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也可给予营养支持治疗,保证体内水电解质内环境的稳定。
药物治疗有抗病毒疗法。如果出现继发细菌感染,或重症病例存在细菌感染高危因素,需使用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
预防上,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治疗药物和预防疫苗,可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方面采取对应措施来预防。平时需养成良好的咳嗽礼仪等卫生习惯,保持手卫生,可用肥皂洗手或含酒精的溶液洗手。高风险患者应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场所。
呼吸道合胞病毒可在手和污物上存活数小时。人呼吸道合胞病毒,对紫外线和热均敏感,56℃、30分钟即可有效灭活该病毒;含醇消毒液、含碘消毒液和含氯消毒剂等,均可有效灭活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汤渝玲提醒,洗手和做好接触防护,是预防传播的重要措施。
来源:长沙晚报